时间:2020-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玉喦(音yán,同“岩”)书院经过6年封闭修缮,日前已全部完工,将于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五一小长假,市民游客们可以到黄埔区领略这座南宋古书院的风采。

从香雪公园穿过一条荔枝林密盖的小路,沿着数十级石阶,登上高峻台基,便来到了玉喦书院。

石阶和栏杆布满了青苔,很是古朴。在台阶尽处抬头望得门楼,十分雄伟壮观。

玉喦书院位于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古书院,也是宋代岭南主流学派“菊坡学派”的发祥地之一,对整个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为萝岗钟氏历代承传家学之地。

书院得名于南宋大臣钟玉喦,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明中后期,为保护玉喦书院,钟氏后人请来僧人管理书院,并改称萝峰寺。因此,这也是全国少有的儒、释、道三家精髓糅合并与自然山水结合俱妙的书院之一。

书院毗邻萝岗香雪公园,深冬时节梅林花开如雪,年被评为“羊城八景·萝岗香雪”。年11月,玉喦书院与萝峰寺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香雪公园图/高波

?玉喦书院开放的意义

玉喦书院与其山下的“萝岗香雪”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佳景胜境。

而书院又堪称“萝岗香雪”的“魂”和“源”。我们说萝岗香雪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并不只是作为象征冰清玉洁的梅花,而在于有个玉喦书院以及围绕它而展开的许多人文轶事。

而每年一届冠以“文化”的“香雪文化旅游节”,近年来由于玉喦书院的围蔽修缮不对外开放,不仅使香雪节的文化内涵大打折扣,也因景观减少,而使游玩体验度大幅降低。

随着玉喦书院重新对外开放,今后的香雪文化节,市民来香雪公园赏梅,就不再只是简单看梅花拍照了。

▲缺失玉岩书院的香雪节沦为拍照、街边羊肉串的大杂烩

?玉喦书院可看什么?

在黄埔观察看来,玉喦书院建筑群及其周边景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雅人俗子,皆可赏玩,内行人可认真观摩赏玩,外行人虽蹭热闹,却也能身心愉悦。

玉喦书院大约有四点可赏玩之处:

一,观建筑风貌。

玉喦书院因其独具宋、元、明、清四代风格成为广州一绝,是全国少有的儒、释、道三家精髓糅合并与自然山水结合俱妙的书院之一。

玉嵒书院选址讲究,整体建筑设计科学,结构精巧,布局合理,内涵丰富。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产生了不同的建筑意境,并在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营造方面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

翠色簇拥中的玉嵒书院刘斌/摄

二,赏历代牌匾碑刻。

各类碑刻牌匾是玉嵒书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它们不仅是书院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书院文化氛围的主要营造者,这些碑刻牌匾烘托出了古建筑的格调与定位。

三,游书院后山公园,漫步层层叠叠、亭亭如盖的荔枝林,特别舒适惬意。

四,徒步远足,饱览萝岗地区最负盛名的人文旅游精品路线。

在香雪公园后山,还有两条较少人知的徒步路线——萝峰山-华峰山线与萝峰山-刘村大山线,喜欢徒步的街坊,值得一游。

当然,以上人文遗迹和周边生态,畅游其间,可获得身心愉悦。

如果,往更深一层,去挖掘、体味文物遗存背后的人文轶事,比如钟玉嵒之父钟遂和告老还乡耕读诗书,课业子弟;钟玉嵒与出生于增城永宁的南宋宰相崔与之同窗共读,勤勉互助;郭沫若与当地农民诗人钟踏梅的往来唱和等等,都可教化育人,砥砺今人。

本期,我们重点推荐玉喦书院名家牌匾石刻和两条徒步路线。

历代名家牌匾石刻

漫步玉喦书院,俨如置身一座小规模名家碑林,令人心旷神怡,获益不浅。

据统计,玉嵒书院内共有各类碑刻牌匾60件(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对联34幅,石刻13幅,木刻牌匾13套。

这些碑刻牌匾根据书院、祠堂、寺庙、庭园的不同功能,主要分为彰志抒情类、祈愿颂德类、赞景记事类等。

其中,祭祀祖先和神仙的祈愿颂德类碑刻牌匾多为民国以后普通善男信女赠送,内容简单机械,价值较低。

而彰志抒情类、赞景记事类碑刻牌匾多为文物,许多出自达官显贵、文人名家之手,时代涵盖唐、宋、元、明、清、民国,虽然有些是复制而来,但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日,我们探访书院看到,此前因维修而拆卸保藏的众多珍贵牌匾石刻,均已重新润色,并归复原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历经几百年的大家手迹。

▲正门牌匾与木刻联。

1、“玉喦书院”牌匾,行楷,出自明嘉靖年间眉溪人赵偈随之手。

2、正门联:琴书世泽,俎梪名山。隶书,木刻,红底金字,出自清光绪年间进士、广东鹤山人劳肇光之手。俎梪,[zǔdòu],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引申为崇奉之意。全联意为:书香世家,崇奉名山。

此联隶书集方整、流丽、奇古三种特征为一体,用笔方圆兼使,逆入平出,圆润凝重,点画波磔不明显。

▲书院主体楼牌匾“余庆”,出自清光绪年间的最后一任克勤郡王之手。

▲唐代韩愈所题匾额“鸢飞鱼跃”。

▲宋代朱熹“忠、孝、廉、节”题字木刻藏于玉岩殿中,为萝岗钟氏家训。

▲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增城人湛若水题写的“山高水长”四字。

在山高水长亭内,还立有一块清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诗文碑刻。

清光绪三十年()初冬,两广总督张之洞闻萝岗梅花盛开,决心到萝峰寺一游。当时萝岗附近,交通十分不便,要来萝岗只能在广州乘船沿珠江而下,至现在的黄埔港登陆后,改乘轿马,沿乌冲新围一带山路,经萝岗的火村到萝峰。

张之洞登上书院后山台阶,只见两旁翠竹夹道,淙淙流水,十分幽静。至文昌庙前,张之洞入内焚香礼拜,出来立在天阶,见远近农田,万树梅花,迎风怒放,白若寒霜,香如兰桂,令人心旷神怡,不禁诗兴大发,即兴呤长诗一首:

释文:

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深崦闭香雪,别有桃源津。一白被层巘,杂村不乱群;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红萼不结实,嫣媚奚足珍;量谷数珍珠,岂以斗斛论。但看花塞户,已指谷满囷;缟袂悬圃鹤,冰饥藐姑神。万壑吐晴雾,溪井皆芬薰;入山心目醉,蓝舆忘苦辛。行人折且嗅,玉英踏作尘;盘石拂题字,甘泉逮张陈。年年花照月,空招诗老魂;罗浮穷道士,枯朽难比伦。此地隐逋客,何必西湖滨;南海多水乡,番禺多山村。水乡易致富,山村常患贫;不信桑园户,乐胜萝冈民。

此长诗后来被人用云石刻成诗碑,立在玉喦书院东侧的“山高水长”亭内,供游人欣赏。

▲南宋名臣文天祥诗四条屏,行书,落款均为文山,分刻于四块木匾上。

第一首:

月淡梧桐雨后天,萧萧络纬夜灯前。

谁怜古寺空斋客,独写家书犹未眠。

第二首:

江黑云寒闭水城,饥兵守堞夜频惊。

此时自在茅檐下,风雨夜眠听柝声。

第三首:

谁怜野鹤一长身,作穷泉万古尘。

他日重来床下拜,襄阳耆旧是何人。

第四首:

催花一曲胜伊涼,羯鼓声高乐未央。

阁外莫陈胡骑动,花开正要舞山香。

▲清代名士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木刻。

▲清广东南海名士朱次琦(-年)木刻匾额。书法多力丰筋,然不肯为人作字,世所流传,生平著述甚丰,多属尺牍稿本日记等,临终时焚去。虽随意挥毫,已极雄厚苍秀。

▲民国宿迁窑湾名儒孙光斗楹联:丹荔黄梅供岁荐,高山流水仰宗风。

▲书院右侧天尊堂门联:萝藤诘屈路如篆,峰峦罨(yǎn,色彩鲜明)画山欲春。由光绪五年举人、顺德人苏若瑚所撰题。此联为嵌字联,上下联嵌“萝峰”二字。

▲书院左侧种德庵门联:涧水流年月,山云无古今。“种德”二字由南海冯成修所题。

此联乃清代光绪年间符翕题。符翕,字子琴,号石叟。湖南省清泉(衡阳)人,宦粤二十余年,先任阳山县令,后调潮州。宦粤最久,曾北游京师,以书、画、篆刻名重一世,书画纯以韵胜,行书以章草笔为主,而参以篆籀之意,画于白阳、青藤之间,别开一面。

徒步远足,饱览名山古刹

市民除了在公园和古书院之间徜徉漫步,喜欢远足的徒步爱好者来说,在香雪公园后山,还有两条较少人知的徒步路线——萝峰山-华峰山线与萝峰山-刘村大山线。

香雪公园-华峰山线

全程14公里,堪称是萝岗地区最负盛名的人文旅游精品路线。起始点连接起萝峰寺、玉喦书院、钟氏大宗祠、钟氏墓群、千年古刹华峰寺等古迹及玉玺远跳、玉屏石等胜景。

沿途环山叠翠,山势起伏,谷地、水塘、水库分布其中,荔枝树密布,绿荫如盖。很值得驴友们一游。

徒步路线:香雪公园-萝峰山-鹩哥髻南面机耕路-广惠高速桥洞-坑村-广惠高速桥洞-明洗山-羊廓-S-岭头村-捷普培训学校-黄旗山-微波站-石径村-黄旗水库-华峰寺车站。全程约14公里,时间约6小时。

温馨提示:相比区内的另一条知名经典徒步路线“牛木线”,萝峰山-华峰山线,知名度还较低,平时徒步人数不如牛木线,客流相对较少,沿途路况或因植被覆盖,会造成一定干扰。

如徒步,尽量选择晴天,做好充分准备,并邀请有经验者同行。

选择华峰山线路的市民,回程坐从华峰寺回到永和开发区总站,转或B31回市区。

香雪公园-刘村大山线

全程约10公里,时间3个多小时。

徒步路线:萝岗香雪公园正门-迳子村防空洞-界碑(增城/黄埔)-刘村大山山顶亭-刘村大山防空洞-观达路中公交站。

这条线也可以在永和那边下山。全程路段相当丰富,有平路,有陡坡,有充满藤蔓的密林,也有视野开阔的山顶,体验感较强。

玉喦书院的兴衰史

在中国古代,书院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多数由私人开设,也有少数由官府举办。

一般情况下,书院是由一些读书人设立,他们避居山林,模仿佛教讲经制度,开展藏书、教学与研究活动。

据说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唐朝开元六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脩书院。

到了宋代书院成为名家讲学和学派活动的场所,当时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被称为四大书院。

广东的书院发展相对要慢一些,最早的书院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孙孔闰于建隆三年()在南雄县油山镇平林村创办的孔林书院。

玉喦书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三年,先是叫“种德庵”,后更名为“萝坑精舍”,至钟玉岩年去世后,正式称为“玉喦书院”。

在种德庵和萝坑精舍时期,书院是私塾学校性质,用于教育族中子弟及乡中儒子,学优入仕。

玉嵒书院长期崇文尚德,在萝岗地区教化影响甚巨,钟氏子孙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先后有20多人考中进士和举人。

到了元朝,钟玉嵒曾孙钟子还(字复昌)辞掉苏州府教授的职位,回乡隐居。他修建了东亭(又称“山高水长亭”)和招隐亭,并在玉嵒书院筹建了萝岗诗社。此时的书院在授业讲肄之外,增加了文会的活动。

元代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汉人在政治上几无立足之地,儒生的地位更低。那些有气节的南宋遗民不愿出仕,但又无力反抗,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办书院,搞文会了。

▲玉喦书院外的催诗台

加上元代直到延祐二年()之前,一直停办科举,所以这一时期的书院,有整整四十年年不必以科考为目的,讲学内容反而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多了一些活泼的朝气。

随着钟家几代人在萝岗的发展渐渐根深叶茂,书院的建筑范围越来越大,书院的性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到了钟氏六世祖钟鼐时期,民间信仰佛教的很多,继供奉天尊之后,钟家请来了更多的神灵。不久钟氏族人在天尊堂后面修建了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明代中期,又在书院东边修建了东厅和文昌庙。

到了明代后期,钟氏族人更是在文昌庙东的一块巨石中间劈开一条道路,在巨石后修建了金花庙。

明朝年间,民间书院不兴,玉嵒书院也逐渐衰落。据说朝廷曾四次禁毁书院,为了保护玉嵒书院不受摧毁,钟氏族人在原书院的东侧建起了大雄宝殿及侧殿,请来僧侣管理书院,并对外改名为“萝峰寺”。萝峰寺与玉嵒书院仅一墙相隔、一门相通,寺庙和书院形成了既合且分之势。

至此,玉嵒书院已经演化成融儒、道、佛于一家,集教书育人、宗法教化与乡民祈福的宗教场所为一体的这么一个地方,这在中国书院史上是罕见的特例。

今天,我们在玉嵒书院大门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琴书世泽,俎梪名山”,其左右两侧横门石额上是“种德”、“萝峰”,它们最是印证了这一古迹的历史变迁。

往期文章,点击查看

?梅花败落转入冷寂,喧嚣一时的萝岗香雪出路在何方?

?不走过黄埔的这些山与水,你不会发现她有多美|附八条徒步路线

?部分资料来源黄埔区文广新局、黄埔文化遗产







































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4006677657.com/lzyy/lzyy/12918.html

------分隔线----------------------------